洛陽古都文物有限公司
聯系人:王經理
手 機:15136398999
固 話:0379-61281696 / 0379-69988519
地 址:河南省洛陽市中州東路397號
如何讓文物更多、更好地“活”起來,發揮文物和博物館的社會功能?在全國***期間,新京報記者就此采訪了多位業內人士。
讓文物“活”起來需要精準施策
全國政協委員、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對***近兩檔文博類電視節目評價頗高,一個是《國家寶藏》,一個是《如果國寶會說話》。
“《國家寶藏》是9家博物館拿出國之重器,解說嘉賓也是人們都熟悉的。節目內容除了文物本身,還有文物背后的故事,這樣能夠更好地挖掘文物所承載的文化內涵。”昨天,劉玉珠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另一檔紀錄片節目《如果國寶會說話》,由國家文物局和中央電視臺聯合攝制,主要面向廣大青少年,用青少年喜歡的方式、接受的語言和感興趣的故事,拍攝100集、介紹100件套文物,系統闡釋其文物價值、文化價值。
劉玉珠表示,這兩檔節目一個“高大上”,一個“接地氣”,面向不同人群介紹我們悠久的歷史。“讓文物‘活’起來也有一個精準問題,針對不同社會階層,提供不同的文物節目和活動,讓更廣泛的社會大眾對中華文明感興趣,從而增強文化自信心、民族自豪感和社會凝聚力。”
將制定政策加強對民間文物的保護
除了國有博物館,還有大量文物收藏在民間。
劉玉珠認為,民間文物收藏和民間文物的保護利用需要引導,規范文物市場,使其活躍有序健康發展。
“民間文物收藏數量很大,是中華文物的重要組成部分。怎樣引導民間收藏,把它們保護好、利用好、傳承好,也是政府的責任。”他說。
劉玉珠介紹,針對民間文物管理和利用,近幾年,文物主管部門通過調研、召開座談會等方式,聽取了各方意見。目前正著手起草這方面的政策,希望能引導民間文物更好地為社會服務,加強對民間收藏文物的保護和服務,支持民間文物發揮作用,推動文物收藏健康繁榮發展。
“當然,民間文物積累的時間長、問題多、爭議大,涉及認識問題、法律問題、政策措施問題,以及鑒別問題、內涵闡釋問題等等。”劉玉珠說,這些問題需要積極而又審慎地解決,目前正穩步推進。
熱議
全國政協委員王春法
讓文物“活”起來電視節目不是***方式
3月6日上午,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國家博物館館長王春法在接受采訪時說,目前,博物館的藏品和展品數量存在著巨大差距。以故宮為例,其186萬件藏品,展出的不到1%。國博有140多萬件藏品,真正展出的也只有大概2萬件。
王春法說,博物館目前確實肩負著盤活文物資源、讓文物“活”起來的任務。《國家寶藏》《如果國寶會說話》等熱播的電視節目,并不是***方式,條條大路通羅馬,應該有更好的方式讓收藏在禁宮中的文物“活”起來,“我們今年也會嘗試其他方式盤活文物資源。”
他介紹,目前國博正在推進“智慧國博”建設,采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技術,希望未來能將藏品數據公布,至少能讓觀眾知道國博中有哪些文物、現在是什么狀況。同時,國博也會與地方博物館合作,在符合規定的前提下實現館際互借,推動建立展覽交流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