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古都文物有限公司
聯系人:王經理
手 機:15136398999
固 話:0379-61281696 / 0379-69988519
地 址:河南省洛陽市中州東路397號
和合二仙和田玉擺件 洛陽古都文物公司舊藏
大家好,歡迎來到“我在古都講文物”。今天呢,我給大家講述的是“和合二仙”的故事,首先看這尊和田玉圓雕和合二仙,玉質溫潤亮澤,他們手中一人執荷花,一人捧盒,盒蓋掀起,內有一群蝙蝠飛出。“荷”與“和”、“盒”與“合”同音,取和諧好合之意。造型獨特秀美,選料上乘,人物刻畫栩栩如生,構思之巧妙,雕琢之精湛,拋光工藝之高超,反映了玉匠獨具匠心的制玉水平,為清代玉雕的精品。
在古玉歷史上,關于“和合二仙”題材的傳世作品是有很多的,在市面上大家都比較容易見到。實際上和合二仙本是肉身凡胎,并非仙人,他們都是唐代人。他們的名字,一位叫寒山,另一位叫拾得,寒山和拾得都是僧人。***早在宋代,民間開始有對他們的祭祀,等到了清朝年間,和合二仙的原型傳說正式上線。
人們把唐朝的僧侶寒山和拾得看為和合二圣。寒山是個詩僧,怪僧,曾隱居在天臺山寒巖,因名寒山。寒山的詩寫得很美,而脾性又十分怪癖,常常跑到各寺廟中望空噪罵,和尚們都說他瘋了,他便傻笑而去。他在國清寺曾當過廚僧,與寺中的拾得和尚相見如故,情同手足。拾得是個苦命人,剛出世便被父母們遺棄,拋棄在荒郊,幸虧天臺山的高僧豐干和尚化緣路過其處,豐干慈悲為懷,把他帶至寺中撫養***,并起名“拾得”,在天臺山國清寺將他受戒為僧,拾德受戒后,被派至廚房干雜活。當時寒山還沒到國清寺,但拾得常將一些余羹剩菜送給未入寺的寒山吃,他倆真可謂貧賤之交,國清寺的豐干和尚見他倆如此要好,便讓寒山進寺和拾得一起當國清寺的廚僧,自此后,他倆朝夕相處,更加親密無間。寒山和拾得在佛學、文學上的造詣都很深,他倆常一起吟詩答對,后人曾將他們的詩匯編成《寒山子集》三卷。相信有句話大家都耳熟能詳,就是“世間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如何處治乎?”這句話就是寒山問拾得的,拾得回答說“只要忍他、讓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過幾年你且看他”, 這充滿禪機妙理的一問一答,充分體現了儒家的哲學思想,宣傳的是儒家的中庸平和之道以及佛家“忍讓”和因果報應的思想。寒山和拾得把塵世間的苦痛在笑容中化解,用微笑來對待人世間的種種嘲 弄和不平,深諳“人生不如意事十有***”的客觀存在,因而能隱逸山林,心靜如水,達到了一種境界。
這兩位繼豐干以后的唐代高僧,于唐代貞觀年間由天臺山至蘇州普明塔院任主持,此院遂改名為聞名中外的蘇州寒山寺,唐張繼詩:“葉落烏啼霜滿天,江楓魚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又使寒山寺揚名。我國民間珍視他倆情同手足的情意,把他倆推崇為和睦友愛的民間愛神。至清代雍正皇帝正式封寒山為“和圣”,拾得為“合圣”,和合二仙從此名揚天下。“和合”之精髓,浸透著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理念。在構建和諧社會中,要“以和為貴”,人人相敬、相愛。
和合二仙玉牌 洛陽古都文物公司舊藏
姑蘇城外寒山寺是和合二仙“終成正果”之處,其間的寒拾殿中至今供奉著寒山拾得精美的木雕金身雕像,寒山寺大雄宅殿的后壁嵌有揚州八怪之一的大畫家羅聘所繪的寒山拾得寫意畫像石刻,佛殿的后壁嵌有寒山詩31首,這些我們現在去寒山寺,還是能看到的。每年的除夕之夜有大批的日本客人到寒山寺聽鐘聲,拜和合二仙,吃碗面條,象征新的一年事業順利生活和好。
掃描并關注古都文物
洛陽古都文物公司